4月28日上午,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巴蜀大地。与此同时,一位已逝新闻工作者的仁慈厚爱也在滋润着四川仁寿县书院初中的孩子们。校园里,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列队开会,特别的是,院子里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他们来为孩子们捐助整修操场的钱款以及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这是一个弥漫着感伤,汇聚着希望的爱心接力活动,故事从2012年6月普通的一天开始。
偶遇“恩叔”,一个彝族小姑娘的命运转折
2012年6月,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
一个双亲去世、长姐为母、下有弟妹的彝族小姑娘——马拉作刚刚小学毕业。这本是怀揣梦想拥抱青春的年纪,而她,却被贫穷压弯了腰,不得不面临继续读书和辍学养家的抉择。一天,两个北京来的叔叔走进了她那龟裂的、土坯墙围成的家,她用烤土豆招待了他们。
其中一个大个子叔叔问她长大了想做什么,她笃定地说:警察!这是小姑娘失去双亲时所立誓言。看着家里仅有的、可以拿来招待叔叔的土豆和辣椒面,回过神来的她沮丧地低下了头。在得知了她的难题后,那位大个子叔叔当即决定与同伴谭老丫每月资助马拉作500元帮她继续上学。从此,爱笑的叔叔坚持让关爱包围着马拉作,不曾离开。
这位爱笑的大个子叔叔就是中央七套《聚焦三农》节目的摄像记者——翟树岩。作为栏目组最资深和最年长的记者,他常年奋战在农村新闻工作的基层一线。十年如一日,每年他外出采访的时间都超过300天,乘飞机超过8万公里,这还不包括其坐车外出的里程数。用他女儿翟钰的话说:“如果父亲不在采访,那就在前往采访的路上”。
超长的采访时间里,翟树岩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无不留下他真性情的影子。这个高大的东北汉子,有颗柔软的心。在看到农民的生活不易时会双眼湿润,在碰到农民倾诉委屈时,会自掏腰包帮其排难解困,尤其是碰到贫困的农村孩子,他总是不假思索地伸出爱心之手。在四川雅安贫困山区的悬崖小学采访时,他看到贫困孩子生活困难,便把身上的全部现金2000多元分成20份,悄悄地放在孩子们的书包里;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拍摄艾滋遗孤时,他又是将全部现金1000多元,送给孩子们当回家的路费。这位年近六十的摄像记者,用行动书写了农业记者的敬业与真情。
与马拉作的偶然相遇,发生在翟树岩与同事谭老丫、沙玛阿果对当地贫困学生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这是他采访途中多次帮扶的其中之一。当时,他还与同事担负起家长的职责,帮助马拉作在四川仁寿县联系了一家寄宿制初中,助其入学。但这一次,他不能亲自帮到底了。
发生意外,一场车祸终止了他采访的脚步
2013年3月21日,四川宜宾境内前往眉县的高速路。
由于去冬以来我国部分省份经历着久旱天气的考验,今年的春耕报道任务显得更为紧迫。旱情就是命令,毫不例外,翟树岩又一次亲赴春耕一线,辗转各个抗旱一线的新闻现场,为农民争取最及时的帮助。
刚赴河北邯郸完成春耕报道的翟树岩和同事客雯辗转四川宜宾,与已先期到达的记者谭老丫会合,报道当地春耕抗旱。为了尽可能多地拿到第一手新闻素材,3位记者5天跑了3000多公里,先后到筠连县、内江市、资中县、隆昌县20多个乡镇、60多个旱情严重的村庄,走访了六七十位农户。为了争分夺秒报道旱情,他们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晚了就住在村里,饿了就和村民一起吃家常饭。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老翟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一幅幅真实而丰富的画面与素材。
3月21日,在隆昌县采访结束之后,三位记者前往另一个受旱严重的地区——眉山市。而这一次出发,老翟却没能到达。
为了拍摄方便和保护昂贵的摄像机,老翟平时大都手抱十几公斤重的摄像机坐在视野更好的前排副驾驶座上。下午4时许,采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到距离宜宾市20公里处时突然与前方货车追尾碰撞,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老翟头部受到剧烈撞击,鲜血迸出,顷刻间染红了前挡风玻璃,接着被撞击后的采访车在高速公路翻滚滑行100多米,在此期间摄像机又挤压翟树岩的胸部。虽全力抢救,但终因大出血,58岁的老翟牺牲在采访途中。生命的最后,他用手指了指摄像机,似乎在示意要保护好拍摄的素材。这一刻,他用鲜血染红了自己的“伙伴”,是生命的停止才阻止了他继续采访的脚步。
已经在书院初中初一就读的马拉作在事发十天后听闻了翟叔叔逝世的消息,这对她而言,打击巨大。当时,马上要进行一个小测验,成绩优秀的她第一次无法下笔。
饱含真情,一名让人不舍的农业记者
2013年3月27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
遗像高悬,哀乐低回。翟树岩遗体告别仪式令所有前来吊唁的人心痛不已。翟树岩生于1955年12月31日,是黑龙江绥化县人,因公殉职后被中国记协追授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认识他的人都感到欣慰:老翟当之无愧!
他自1970年参军,成为一名空降兵开始,便一直在部队服役,一干三十年,曾任陆军航空兵学院训练部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他曾因见义勇为、勇救落水群众荣立三等功,在部队工作期间,共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多次亲自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超低空摄像,参加过陆军航空兵成立十周年庆典、五十周年国庆阅兵陆航飞行表演等重大活动的摄像保障工作。
退休后的十年,翟树岩始终坚守在《聚焦三农》的摄像记者岗位,无论是地震、泥石流,还是洪水、雨雪冰冻灾害,他都身先士卒,勇挑重担,为栏目的发展无私奉献。他常说摄像机就是自己的武器,平时有句口头禅:“这辈子第一爱电视,第二爱汽车,第三才是老婆孩子。”他和记者雷建功创作的《贵州抗旱自救日记》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抗震救灾作品一等奖,和记者刘新志创作的《狠刹农村吃喝风》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二等奖,《坑人的假豆粕》、《私采滥挖何时休》、《沉陷的村庄》、《农牧民的春天》等作品多次获农业部优秀作品奖,2009年他拍摄的内参片《谁为我的学费买单》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翟树岩不仅是一名技术精湛的摄像,也是一名饱含真情的农业记者。对同事他总是关怀备至,热情相助;尤其是对年轻人,他手把手地倾囊相授,为栏目组带出很多新秀。作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制片人,他的弟弟翟树杰深知电视摄像工作的艰辛与劳顿,曾多次劝大哥退居二线休息,但总被拒绝。翟树杰告诉记者:“之前有过很多朋友叫大哥一起做点生意,也有过好的机会能让他生活得更轻松自在,但他每次都说,‘你不知道农民有多苦,他们受了委屈都不知道去哪说,实在是不忍心离开’。”他常对同事说,农民是衣食父母,尽自己之所能,察农民之苦,急农民之急,问农民之需,才是合格的农业记者。这也是他做人做事的准则。
3月27日上午10点,翟树岩遗体告别仪式简朴而隆重,生前战友、同事及全国各地赶来的干部群众近千人前来为他送行。他非富非官,却引来熙熙攘攘的告别人群,队伍排了几百米。殡仪馆工作人员说,好久没看到这么多人来送行了。是他宽厚率直的为人、真诚热情的风范、乐观坚韧的品格,让亲友、同事为他的离去感到悲痛万分,不舍分别。
翟树岩,我们永远怀念您!
完成遗愿,一群热心人将爱心延续
2013年4月28日上午,四川仁寿县书院初中。
去年,在资助马拉作之后,翟树岩又陆续资助了四开乡其他4名彝族学生。除此之外,他还将这些孩子的情况告诉了河北武安的企业家李森山,并带领一行人专程前往四开乡小学看望孩子们。他们当即向栋梁班30多个小升初的孩子捐助了5万元生活费。热心肠的老翟并没有就此停止,同事们说,他生前一直在念叨,要给书院初中的孩子们修修操场。
一场车祸之后,这一“念叨”竟成遗愿。
4月28号上午,翟钰代表父亲来到仁寿县书院初中,与翟树杰、谭老丫等亲朋一道继续着爱心接力活动。翟钰将新学期的资助款交到马拉作的手中,以完成父亲的遗愿,这对相差15岁的姐妹相拥而泣。来自河北和陕西的企业家李森山、王军奎,著名表演艺术家卢奇以及媒体人士纷纷接过翟树岩的“爱心棒”,向书院初中捐赠了近25万元用以整修操场。
不到一年,马拉作便经历了翟叔叔的突然出现与突然离去。这个带给她希望与帮助的叔叔,这个给她更好就学条件、改变了她命运的好叔叔,竟然在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因公殉职,她心中的不舍与难过化作泪水,伴着小雨流个不停。她说,“叔叔一定在这里,看到我哭,他在天堂也哭了。”
虽然无情的车祸让翟树岩与大家天人两隔,但爱心的力量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强大。5个受他资助的孩子在得知翟叔叔的噩耗后发来短信: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来回报您们的关爱。不过,翟钰表示,“只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做个善良的人。”
活动结束时,雨停了。翟树岩的弟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翟树杰深情地说:“树岩一定看到了这一切,雨过天晴是他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孩子们得偿所愿……”
[责任编辑:中国农副网]
市场加盟 | 友情链接 | 会员助手 | 目合作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数据中心 |
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15330255192 010-58435192 传 真:010-60572436 Email:services@nac88.com 客服QQ:771084867 357256436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400-056-8816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青创中心 邮编:100028 Copyright©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